
为深化东西部教育协作,共促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10月22日,广州助学基金“1+3”工作协作交流暨项目调研座谈会在四川甘孜州教育和体育局成功举行。广州市教育基金会副理事长刘定锐、秘书长徐文谦及办公室工作人员,四川省教育基金会理事长谢凤山、副秘书长宋怀忠,广西民族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韦兰明、副理事长陈标智、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桂良杨方策略,甘孜州教育和体育局副局长吴运凌等同志参加会议。

会上,四川、广西两地基金会代表分别介绍了“广州助学基金”在本省区的实施进展与学生资助工作情况,分享了宝贵经验与未来规划。与会各方围绕新形势下基金会运作、助学金高效使用面临的挑战、“1+3”协作机制优化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代表们一致认为,“1+3”协作机制成效显著,定期交流有力促进了区域联动、经验互鉴与发展共进,是推动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有效平台。大家表示,应持续深化该机制,加强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同时,助学金使用应紧密结合民族地区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薄弱环节与实际需求,实行动态调整,拓展帮扶形式,在现有国家资助体系基础上,着力打造具有引领性、示范性和时代特色的教育项目。
“广州助学基金”自2001年由广州市政府向四川、广西、西藏三省区各捐赠1亿元设立以来,始终以机制协作为纽带,通过“走访调研+会议交流”双轨并行,持续推动基金效能释放,为助力当地教育发展与扶贫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会上,广州市教育基金会副理事长刘定锐系统介绍了广州市教育基金会工作情况,充分肯定各省区在基金管理与项目实施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并就下一步合作提出三点意见:一是推动“1+3”协作从“常规沟通”向“深度赋能”升级,进一步完善交流机制;二是精准对接地方需求,优化基金使用方向,使其既能“解燃眉之急”,更能“助长远发展”;三是坚持“更规范、更透明”的运作原则,积极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民族地区教育帮扶。
交流会后,调研组一行深入甘孜州基层学校,实地走访了康定市实验小学、甘孜州特殊教育学校、泸定县成武小学,并受爱心人士罗穆禧先生委托,在三所学校举行捐赠仪式,分别捐赠10万元爱心资金,以务实举措支持甘孜教育,传递穗甘两地深厚情谊。
在康定市实验小学与泸定县成武小学的捐赠仪式上杨方策略,广州市教育基金会副理事长刘定锐转达了罗穆禧先生对民族地区师生的诚挚问候。他表示,此次之行既是为传递爱心,更是为亲身感受基层教育面貌,见证教师坚守与学生渴望。他特别在泸定县成武小学——这所承载红色历史的红军学校强调:“在这片光荣的土地上,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教育对于传承红色基因、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希望同学们弘扬红军精神,珍惜社会关爱,立志成才报国。你们眼中的光芒是民族的未来,老师们的坚守是希望的脊梁。”

广州市教育基金会携手罗穆禧先生向康定市实验小学捐赠人民币10万元

广州市教育基金会携手罗穆禧先生向泸定县成武小学捐赠人民币10万元
在甘孜州特殊教育学校,广州市教育基金会秘书长徐文谦向全体特教教职工致以崇高敬意。他指出:“这里的教职工以爱心、耐心和专业精神,为特殊孩子撑起一片晴空,是民族团结进步的忠实践行者。”他强调,此次捐赠虽金额有限,但承载着广州爱心人士及社会各界对民族地区、特殊群体的深切关怀,是各族人民手足相亲的生动体现,期望爱心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助力他们自信成长。

广州市教育基金会携手罗穆禧先生向甘孜州特殊教育学校捐赠人民币10万元杨方策略
受助学校对广州市教育基金会与罗穆禧先生的善举深表感谢。康定市实验小学扎西卓玛校长称捐赠为“跨越山海的深情厚谊”;甘孜州特教学校唐英校长表示善举带来物质与精神的双重鼓舞;泸定县成武小学杨开锦校长承诺将严格管理、精准使用资金,确保育人实效。
此次系列活动,不仅是物质支持,更是精神激励,充分彰显了东西部协作背景下社会各界的责任担当,生动诠释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时代主题,为促进民族团结、推动教育公平、助力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展望未来,广州市教育基金会将坚守“服务民族教育、助力人才培养”的初心,主动加强与各协作单位的沟通联系,积极回应、主动配合各协作单位的要求,为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与繁荣进步贡献坚实的广州力量。
来源:广州市教育基金会
审定:刘定锐
审核:曹振
撰稿:许智莉
编辑:诸杰
配查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